王國維 - 概況 王國維(1877年12月3日―1927年6月2日),字靜安,又字伯隅,晚號觀堂(甲骨四堂之一),浙江嘉興海寧人,國學大師。 王國維與梁啟超、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“四大導師”。中國新學術的開拓者,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,在文學、美學、史學、哲學、古文字、考古學等領域成就卓著。王國維與羅雪堂、董彥堂、郭鼎堂並稱為“甲骨學四堂”。他精通英文、德文、日文,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,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。 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“幾若無涯岸之可望、轍跡之可尋”。王國維著述甚豐,有《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》、《紅樓夢評論》、《宋元戲曲考》、《人間詞話》、《觀堂集林》、《古史新證》、《曲錄》、《殷周製度論》、《流沙墜簡》等62種。 王國維 - 生平 1901年在羅振玉資助下赴日本留學。 1902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歸國。後又在羅振玉推薦下執教於南通、江蘇師範學校,講授哲學、心理學、倫理學等,複埋頭文學研究,開始其“獨學”階段。 
1906年隨羅振玉入京,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、圖書館編譯、名詞館協韻等。其間,著《人間詞話》、《宋元戲曲史》等名著。 1911年辛亥革命後,王國維攜生平著述62種。(收入其《遺書》的有42種,以《觀堂集林》最為著名。) 眷隨兒女親家羅振玉逃居日本京都。 1916年,應上海著名猶太富商哈同之聘,返滬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,並繼續從事甲骨文、考古學研究。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學國學門通訊導師。翌年,由蒙古貴族、大學士升允舉薦,與羅振玉、楊宗羲、袁勵準等應召任清遜帝溥儀“南書房行走”,食五品祿。 1924,馮玉祥發動“北京政變”,驅逐溥儀出宮。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,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,因阻於家人而未果。 1925年,王國維受聘任清華研究院導師,教授古史新證、尚書、說文等,與梁啟超、陳寅恪、趙元任、李濟被稱為“五星聚奎”的清華五大導師,桃李門生、私淑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。 1927年6月,國民革命軍北上時,王國維留下“經此世變,義地再辱”的遺書,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。 王國維 - 家庭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開封。《宋史》有王氏先世王圭、王光祖傳,遠祖王圭、王光祖、王稟、王荀四世,均以戰功顯赫,其中王圭、王稟及王荀死於國難,尤以王稟於靖康元年,在太原抵抗金兵,守城禦敵而殉國,是一位勳績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。王稟之孫王沆隨宋高宗南渡,襲安化王爵,賜第鹽官,遂定居於此,已有八百餘年的曆史。到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,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孫。海寧舊有安化王祠,始於明弘治年間,嘉靖壬子年毀於火,後又重建,移之邑治之東,今舊祠已不存。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將王稟及襲封前爵、賜第鹽官的王沆,在海寧受到當地人民的長期敬仰。王國維對此也深感自豪,撰有《補家譜忠壯公傳》。 王國維娶莫氏,生潛明、高明、貞明。莫氏故世,繼室潘氏,生子紀明、慈明、登明,生女東明、鬆明、通明(早殤)。 王國維 - 大事年表 1877年,丁醜,光緒三年 12月3日(舊曆十月二十九日)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州城(今海寧市鹽官鎮)雙仁巷舊宅。初名國楨,後改國維,字靜庵(安),又字伯隅,號人間、禮堂、觀堂、永觀、東海愚公等。海寧王氏乃當地書香世家。 1886年,丙戌,光緒十二年,十歲。 全家遷居城內西南隅周家兜新宅,此處後成為王國維故居紀念館。少年時代即被譽為“海寧四才子”之一。 1892年,壬辰,光緒十八年,十六歲。 7月入州學,參加海寧州歲試,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。 1893年,癸巳,光緒十九年,十七歲。 3月赴省城杭州應鄉試不中,肄業於杭州崇文書院。 1894年,甲午,光緒二十年,十八歲。 中日甲午戰起,清軍戰敗,極為震動。始知世有"新學"。 1895年,乙未,光緒二十一年,十九歲。 11月與莫氏成婚。 1897年,丁酉,光緒二十三年,二十一歲。 9月赴杭州再次參加鄉試,不中。從1895年至此,撰成《詠史》詩二十首。1928年始發表於《學衡》第66期,吳宓稱之“分詠中國全史,議論新奇正大”。年底,與同鄉張英甫等謀創海寧師範學堂,並上呈籌款緣由,未果。
1898年,戊戌,光緒二十四年,二十二歲。 2月,至上海任《時務報》書記。此舉為其一生行事之始。26日羅振玉等創辦的東文學社開課後,王氏入學學習,受業於藤田豐八等,漸為羅振玉所知。7月因患腳氣病,回籍治療。10月返滬,《時務報》因戊戌變法失敗而遭關閉,羅振玉引之入東文學社,負責庶務,免繳學費,半工半讀。是年,撰《曲品新傳奇品跋》、《雜詩》三首。 1899年,己亥,光緒二十五年,二十三歲。 春,東文學社遷至江南製造局前之桂墅裏,王氏學監,其與同學關係不洽,旋免職,但薪俸照拿。學社除日文外,始兼授英文及數理化各科。王氏攻讀甚勤。從日本教員田岡文集中,始知汗德(即康德)、叔本華,並萌研治西洋哲學之念。是年,河南安陽小屯發現殷商甲骨文。代羅振玉為日人那珂通世所撰、東文學社影印之《支那通史》撰序、為日人桑原氬亍抖�洋史要》撰序� 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 |